神助攻!无线讲解器,锁定博物馆打卡和智慧导览

无线讲解器,又称电子讲解器、导游讲解器、团队讲解器及一对多讲解器等,是便携式智能导览工具,以一对多无线通讯技术为核心,重塑着景区、博物馆的参观游览体验,助力场馆智慧化建设。

无线讲解器

无线讲解器的构成与体验

无线讲解系统由发射器与接收器组成,传统讲解器可能还需要连接麦克风。讲解员通过发射器讲解,游客则佩戴接收器耳机,即使相隔一定距离,也能清晰即时地收听,不必紧随,无惧掉队,参观更随性自由。从博物馆的静谧长廊到喧嚣的旅游胜地,无线讲解器正成为人们参观打卡的神器。

告别噪音,静心参观进行时

以往,扩音器的轰鸣或讲解员的竭力呼喊,不仅影响游览效果,更对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噪声污染。无线讲解器的问世,如同一场静音革命,让导览讲解像手机通话般轻松传达,并能有效隔绝背景噪音,为自然人文胜地带来宁静和谐。

一对多讲解器

强大的一对多团队管理

今天,众多旅游景点与博物馆纷纷引入无线讲解器,通过免费或租赁的方式,提供给游客使用。讲解器操作简单,开机即用,只需调节适合的音量,老人孩子都能很快上手。另外,讲解器还具有强大的一对多团队管理功能,如一键配对、一键静音、批量关机等,运维高效便捷。

现代无线讲解器不断加大高科技含量,比如,支持无限频道无惧串频,多个团队能同时同地参观,互不干扰;通过蓝牙连接翻译机或配置副讲,可开启同声传译,从而轻松跨越语言障碍,构建全球化、国际化的旅游环境。

导游讲解器

科技+时尚的双重赋能之下,无线讲解器不仅在外观造型上更小、更轻,设计感与质感并重,在功能集成与应用场景上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轻量化设计满足便携需求,到功能的整合扩展,覆盖研学教育、同声传译等多个新领域,无线讲解器正逐步走向平台化、生态化的发展态势。

智慧旅游让“诗和远方”更具魅力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广场上,松花江光影秀精彩上演;陕西咸阳秦文化数字光影演艺空间演绎秦朝风华;武汉黄鹤楼的夜间光影秀致敬广大劳动者……五一假期,“科技+文旅”融合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为消费新亮点。

  假日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资源开发司在杭州举办全国智慧旅游培训班,强化智慧旅游的人才支撑,促进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而智慧旅游是“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结合度最高、最深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积极打造互动性与沉浸感并存的新场景,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这是丰富体验的智慧

  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船上的设施可以充分满足游客的生活、休闲需求,被誉为“海上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爱达·魔都号是全球首艘5G智慧邮轮。“基于5G信息网络和卫星技术,爱达·魔都号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手段,实现了海上通信和邮轮服务的全面升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通过创新搭建‘5G+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爱达·魔都号在船头、船尾处架设VR相机进行慢直播,游客可以在室内欣赏海上美景和邮轮行驶情况,还能在船舱观看精彩节目。”

  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第一批30个“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第一批42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展现了各地智慧旅游发展的最新实践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4D+6面”全景影院立体还原长征场景,让观众感受血战湘江的战火纷飞;在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打造如梦如幻的沉浸戏剧体验空间……不断涌现的智慧旅游新产品,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老厂区、老街区变身网红打卡地,工业遗存成为文化新地标。春节假期,北京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正式营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在项目打造过程中,我们引入科技、文化元素,融合未来科技乐园、主题秀场、艺术展览业态,打造了八大沉浸主题体验区、六大创新消费综合区,赋能城市更新,助力工业遗存改造。”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总经理吕晓卓介绍。

  这是文化创新的智慧

  智慧旅游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在更好保护传承、创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现场,借助数字技术,古代女性图像在四周若隐若现,游客置身其间,仿佛与古代女性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馆内,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变幻的屏幕,时而模仿古代女性的动作姿态。“通过展览,我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女性的生命群像,内心很受触动。”广州游客戴女士说。

  夜幕降临,文旅演艺项目《今夕共西溪》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上演,一排身着传统古典服饰的少女撑着油纸伞在桥头翩然起舞,长桥之上,光影变幻。《今夕共西溪》以西溪实景为舞台,讲述了南宋礼部尚书洪皓出使金国,以文止战,被扣北国15年仍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杨艳荣介绍:“我们在项目打造过程中结合自然生态景观,将西溪美景、人文雅致与科技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宋韵实景大戏。”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需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更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感知美好生活。

  “你好,文学之树,沈雁冰有多少个笔名?”“沈雁冰的笔名约有116个,其中较为著名的有30多个……”在浙江文学馆数字体验厅“对话文学之树”项目前,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大声提问,基于文学大数据平台及大模型驱动的“文学之树”一一作答;在“一木一石”数字大屏前,游客只需动动手指点击屏幕,就能了解鲁迅等文学家的行迹图、朋友圈……依托文学数字化应用,浙江文学馆不仅成为亲子家庭读书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作为浙江文学馆文学数字化体系搭建方,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余靖静说:“数字化让文学生动可感,文学让数字化更具人文关怀。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学体验,给‘文学+’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管理高效的智慧

  游浙里、一码游黔东南、数字故宫……当前,各地景区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已逐渐普及,通过一个个小程序、APP,不仅能让游客便利获取“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还能让旅游管理更加高效。

  在云南丽江古城,5G无人机智慧机库通过自动巡航、返航等功能为景区安全防控、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安徽黄山风景区通过实时客流监测、实时天气预测等,为游客打造一体化旅游服务系统……

  不少景区还通过智慧旅游项目提升适老化服务。去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老年旅游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其中不乏景区适老化智慧旅游导览系统升级、上线关怀版APP等案例,让老年群体享受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智慧旅游服务。

  近年来,杭州市以“城市大脑”为载体,以让游客“多游一小时”为主要目标,聚焦景区入园、酒店入住、游览转场等游客排队场景,推出“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数字旅游专线”四大便民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城市旅游服务。

  2023年,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杭州向全球发放100万份亚运文旅大礼包,市民游客可通过“亚运PASS”数字化平台,兑换杭州地铁通票、景点门票。活动期间,有492.7万人次享受了惠民权益,直接拉动消费约6.3亿元。

  “2023年杭州数字文旅企业共1189家,涵盖数字文化内容生产、数字旅游体验服务、数字文旅技术服务等类型,产生16.6万个就业岗位和2145.5亿元营收。”杭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周围介绍,“今年,杭州启动实施数字文旅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进一步用文旅连接其他行业,用数字化赋能百业。”

  对于智慧旅游接下来的创新与发展,王志勤建议,要进一步鼓励适配旅游场景的产品、技术研发,推动场景与技术深度融合;打通数据采集标准,构建一体化旅游数据平台;打造技术提供商与旅游行业单位的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两侧协同创新;推动旅游景区形成数字化建设规划意识,引导景区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源网络,侵删)

景区导览技术,智慧旅行新体验

在数字化时代,出游探险已不再只是脚下的路和手中的地图那么简单和原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景区导览技术正以一种既智能又趣味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有迷路的烦恼,也不必担心错过精彩的见闻,在陌生而美丽的景区,尽情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奥秘。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神奇的导览“小帮手”。今天,我们来一起揭秘这些高科技小伙伴。

无线讲解器

AR导览:虚拟与现实的梦幻交融

增强现实(AR)技术,就像给双眼戴上了一副魔法眼镜。只需通过手机或特制的AR眼镜,眼前的景色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历史古迹旁,虚拟的古人仿佛穿越时空,向我们讲述千年前的故事;自然保护区里,轻轻一点,屏幕上的小动物便活灵活现地跳出,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习与娱乐完美结合,每一步探索都充满惊喜。

无线讲解器轻巧便携的打卡神器

告别传统笨重扰民的扩音设备,导游/讲解员使用小巧轻便的讲解器,引导游客参观游玩,成为景区的新常态。游客佩戴接收耳机,无须操作即可收听到清晰的讲解介绍,不会制造环境噪音,也不会受到周围噪音的影响,在人多密集、吵闹喧嚣的景点尤其适用。目前市场上讲解器的最大通讯距离已经达到400米,游客无须紧随讲解员也能收听,不必担心掉队,参观更轻松自由。

一对多讲解器

景区导览APP:一机在手,游遍天下

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而各大景区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导览APP。这些APP集导航、解说、购票、餐饮推荐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出行的全能助手。通过GPS定位,APP不仅能提供精确的路线指引,还能根据你的兴趣爱好推荐最佳游览线路。更有互动游戏和拍照打卡功能,带来满满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无人驾驶观光车:轻松享受沿途风光

在一些大型景区,无人驾驶观光车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高科技观光车配备了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安全、平稳地带领游客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车内的多媒体屏幕同步展示沿途风光的历史背景和有趣故事,让你在享受舒适旅程的同时,也能深度了解所见所闻。

景区导览

随着科技的进步,景区导览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旅行体验。无论是AR的奇幻之旅,还是无线讲解器的贴心陪伴,抑或是智能APP的便捷高效,乃至无人驾驶观光车的轻松惬意,都在不断刷新着我们对旅行的认知。

在这个科技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时代,带上你的好奇心,跟随这些智能“小帮手”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智慧旅行吧!

以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导游是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成长的职业。导游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也是旅游业繁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旅游业作为一个传播美好、传递幸福的行业,导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应急应变能力,对保障旅游者安全快乐出游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极个别导游的不规范、不文明行为引起游客的不满和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研学游、低价游欺骗诱导暗藏陷阱位列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第四位。甚至一些极端舆论还出现了对导游“污名化”倾向,这对导游的职业发展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导游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每一个游客体验和感受,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需一大批优秀导游。4月1日起新版国家标准《导游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新版标准”)正式实施。这无疑是对当前导游服务水平提升的一次有力推动。它不仅体现了国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监管的决心,也映照了旅游市场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对于进一步规范导游服务行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引领导游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是以标准化进一步规范导游服务行为。标准化的核心在于制定和实施统一、有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新版标准规范了相关表述,更新了导游服务能力要求,优化了导游服务内容要求,增加了出境游领队服务要求及突发事件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等内容,这些准则和规范涵盖导游的职业操守、服务流程、语言表达、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处理、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标准化规范,可以确保导游在提供服务时遵循相对统一的标准,减少服务质量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标准围绕新时代旅游业的新变化、新业态、新需求以及对导游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新增“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价值观要求,新增“引导旅游者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增加出境游领队服务特别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跨境旅游的相应服务。这些不仅会进一步促进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也将对今后导游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二是以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导游工作的本质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标准化是保证导游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新版标准对迎客、交通、住宿、用餐、游览、购物、文化娱乐和送客等服务都作了详尽要求,可以有据、有序、有效改善和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新版标准完善了导游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提出在旅游行程结束后,应对导游服务能力、服务表现、入出境服务进行评价,对突发事件和常见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评价,并设计了“导游服务评价表”,便于操作、评价、反馈。

  新版标准建立了导游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导游服务监管,定期对导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确保导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一方面,加强对导游服务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对游客的投诉进行及时、公正的处理,对违规导游进行严肃处理,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此外,新版标准还对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常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的处理方法,规范了长期困扰旅游企业的面对意外突发且不可控事件时的处理程序,可以较好地保障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导游等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是以标准化进一步引领导游成长发展。新版标准除了指导、评价、监管导游服务过程,也为导游职业生涯成长与发展指明了路径。新版标准要求,导游应不断总结、交流带团经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进而获得更高的职业等级。

  实际工作中,导游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沟通协调、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促使导游在职业行为上更加成熟和规范,也会成为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新版标准明确了导游职业发展路径,提升了专业素养要求,为导游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成长方向,鼓励导游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旅游知识、服务技能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使他们职业发展更有目标和动力。这对于激发导游的学习成长主动性,无疑是有利的。

  新版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旅游企业和导游对新版标准的接受和使用程度。新版标准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标准,各地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旅游企业、导游的沟通,实施新版标准时,应充分听取企业和导游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和导游提供更多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版标准,从而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导游服务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合格的、高素质的导游数量紧缺,需要充分尊重地域差异性,因地制宜推进新版标准的实施。

  三是灵活性和创新性。旅游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在不断变化。因此,导游服务行为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导游工作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加强正面宣传,让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导游知晓,让社会各界了解;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导游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来源网络,侵删)

以人工智能提升博物馆数字化供给效能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越发实现跨领域、跨任务、跨模态的创新应用。随着数字技术与博物馆融合的日益深入,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供给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博物馆数字化供给体系

  博物馆数字化供给是深度运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重塑博物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等核心功能,创新博物馆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博物馆保护、管理、服务能力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当前我国博物馆数字化供给体系可以归纳为三个层级。

  第一,基于数字技术实现馆藏文物数字化。即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储存、分析和处理,对建筑、景观、环境的形式、结构、装饰等信息进行全面精确再现,从而为文物复原、重现、共享和再利用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博物馆数据库资源整合、开发和转化。使用虚拟现实、3D视觉、全息影像等技术手段构建虚拟漫游系统,通过互联网和各类智慧终端为观众提供远程访问、线上参观、语音导览、定位导航等“触手可及”和“即开即用”服务,为博物馆数字化展陈、研究和教育活动提供多元场景。

  第三,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搭建与系统集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AR/VR/MR、图像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搭建从保护、修复到展览、展示再到教育、传播的数字化运行管理平台,赋予博物馆“智能大脑”,实现博物馆管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

  存在一定不足

  我国博物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刚刚开启,在文物数字化采集、展示和管理等领域还存在一定不足。

  第一,观众行为测量和统计尚不精确。当前博物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跟踪观察等方式了解观众参观情况,以此推测观众喜好。但是,观众的主观意愿往往会受到现实环境、认知错位、他人干扰、博物馆疲劳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使得对观众行为的预测产生不确定性,导致对观众需求和行为的测量统计存在较大误差,使得博物馆数字化供给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

  第二,信息管理系统缺乏集成能力和兼容性。当前部分博物馆同时使用多套信息管理系统,而不同系统之间互不兼容,导致采集数据无法进行实时通信和业务协同,形成信息“孤岛”。而且,一些博物馆的信息管理系统仍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手动调控,需要博物馆开放时段保持常态化人员值班调度馆内各项资源,反映出信息管理系统的顶层架构和后台部署的集成能力不高。

  第三,数据格式标准不一阻碍资源共建共享。当前,不少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数据处理标准。以藏品管理为例,如何“分类”“计件”“定名”各有说法,出现了藏品综合管理软件繁多的现象,导致藏品数字化进程越快,大范围、高效率的共享越困难,不利于检索操作、共享传播,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优化决策。

  第四,多元化个性化深度需求难以满足。除国家博物馆及省属博物馆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外,我国大部分县市级博物馆展览还停留在简单实物陈列和图文展示的层面。部分已实现视频演示、电子讲解、文物数字建档的博物馆,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大多按固定程序预先设定或制作,没有建立观众与博物馆信息的实时、动态、深度交互,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和有效反馈,整体智慧化水平有限。

  提升效能的路径

  人工智能推动博物馆数字化供给效能提升,不仅需要升级博物馆线下实体空间的供给容量和能级,而且应当创新拓展博物馆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方式,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

  第一,接入:锚定目标观众实现精准传播。优化大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掌握入馆观众的实时位置和行为轨迹,包括在每个展厅驻留的方位和时长、分布的密度、热点区域的人流数量、对相邻区域同等级展品的关注程度、参观过程中的人际互动、随机参观路线形成的综合趋势等。通过机器学习和算法机制,获取观众对于实体空间、展陈内容、社教活动的认知反馈、情感倾向和真实评价。此外,将现场客流规模及其分布与网站、微博、微信号、APP等数字化终端使用情况进行自动比对,为实现精准传播提供依据。

  第二,服务:“人机共生”增强泛在化体验。融合虚拟漫游、交互展示、智能导览、知识图谱等多种技术,实现更具沉浸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人机互动”和泛在化服务。例如,将人脸和语音识别技术融入智能导览员和聊天机器人;结合室内无线网络和定位技术提供智能地图,优化观众的参观路径;利用传感器和AR技术将步行路线、终点坐标与实时位置结合;嵌入自然语言模型和语义网络分析手段,构建全链路、全景式的文物知识图谱,提高馆藏检索能力和展陈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开发:践行社会参与和大众共创。与不同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将社会力量引入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授权和交易体系,解决传统博物馆文创开发力度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实现大众的“零门槛”参与,拓展数字文创的使用和社交价值,提高数字文创的传播效应,形成数字化消费新场景。进而沉淀为博物馆的数字资产,推动博物馆数字藏品和新型文创业态升级,开辟跨时空参与、个性化交互、定制化消费、自主学习体验等多种可能性,提升博物馆数字化供给的普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四,管理:建立智慧中枢促进系统协同。进一步实现博物馆海量数据的自动分类与处理,强化管理中枢和系统协同。例如,通过智能问答系统实现展示平台的内容即时变换、参观数据实时更新、各系统数据的自动交叉分析。将博物馆内各业务流程统一接入智能问答系统,以大语言模型处理各项管理指令,实现操控指令的高效输入与接收,提高管理系统的集成能力和兼容性,推动博物馆更有效率运转。

  第五,共享: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数据格式标准不一、阻碍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在确保文物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与合理流动。一方面,可以在文博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关联重构以及治理等环节制定统一标准,确保人工智能可知、可用、可控、可塑。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博物馆数据云服务体系,实现分布式储存,采取生产闭环、消费开环模式,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加大文物数据资源开放力度,激活数字文物的价值。(来源网络,侵删)

景区导览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带来旅游体验的升级

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景区导览作为游客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信息传递、文化解读的重任,更在提升游览品质、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景区导览

景区导览的核心功能在于为游客提供精准、详尽且实时的游览信息。传统的纸质地图或导游讲解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深度游的需求。而现代科技赋能下的导览系统,凭借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让信息获取变得轻松便捷。游客只需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专门的电子讲解设备,即可获取景点介绍、路线导航、活动预告等全方位资讯,甚至包括实时交通、天气状况等实用信息,游览过程高效有序。

智慧导览

景区导览的重要工具——无线讲解器,可以深度解读文化内涵、增强游览体验。专业的语音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使静态的景观变得生动鲜活,帮助游客跨越语言与知识的障碍,深入理解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科学原理等深层次内容。一些高端讲解器还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无缝融合,如重现古建筑原貌、揭示自然奇观成因等,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式的游览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无线讲解器

景区导览对于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实现智慧化管理具有显著价值。一方面,自助式的导览服务可以有效分散客流,减轻人工导游压力,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使用导览系统的数据,景区管理者能精准把握游客行为习惯、兴趣偏好,为产品优化、营销策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景区竞争力。

一对多讲解器

作为现代旅游服务的重要载体,景区导览服务以高效的信息传递、深度的文化解读以及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推动作用,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游览方式,不断提升旅游体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大助力。

跟随无线讲解器,踏上研学之旅

学习,贯穿了我们一生,让我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不断深化对自我的认知。现代研学,作为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间的桥梁,不仅限于学生的求知之旅,更在毕业之后的职场中。它不仅能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拓宽视野,更可能带来丰富的人脉资源与商业机遇。而在这个过程中,无线讲解器,与研学活动有着天然的契合。

无线讲解器

无感出行,无线讲解器的轻量赋能

作为现代智慧导览工具之一,无线讲解器以科技创新之力,颠覆了古代学者负重游学的传统模式,现代研学轻松而便捷,参与者得以无负担出行。它的轻量化设计,如IndoorLink发射器仅重32克,接收器11克,带来如同空气般无感佩戴体验,极大减轻了旅途的压力。而灵活的充电方式、持久续航力以及简便的操作界面,能让人秒速上手,运维快捷省心。

一对多讲解器采用先进的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彻底告别了传统扩音设备带来的噪音污染。强大的实时降噪功能,即使在机器轰鸣的车间,讲解声音也清晰可闻。此外,远距通讯能力确保无论讲解者与听众相隔多远,都能准确传达信息,保证讲解流畅性的同时,避免掉队可能引发的人身财产问题,实现安全往返。

一对多导游讲解器

跨越限制,全龄友好的一对多讲解器

无线讲解器以全龄友好的特性,满足了研学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人体工程学设计,柔软亲肤的耳挂,能够适应各种耳型,特别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即使在奔跑嬉戏中也能稳固佩戴。对于听力较弱的长者与儿童,特制的大喇叭、HIFI级复合振膜及无震感不入耳传音技术,既加大了音量,又避免了对耳膜的伤害,确保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损伤听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无线讲解器具备跨越语言障碍的能力。通过与翻译设备或副讲解翻译员的连接,无论是身处异国他乡,还是面对多元文化背景的团队,都能够实现无障碍交流,大大提升了研学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一对多讲解器

如今,研学已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无线讲解器如同一位智慧向导,伴随我们在万卷书海与万里征途间穿梭。它见证了我们在风景名胜、博物馆、知名学府与世界名企中的每一次成长与历练。真正的学习,既在书本中,也在行走间,既在学校课堂,也在广阔的社会舞台。

从高冷到受捧,博物馆热如何“保温”

  走进博物馆聆听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展览与文物“亲密接触”,将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带回家……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热捧,越来越多的人将博物馆作为必去的“打卡点”,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潮流,热门场馆常常一票难求。曾经“高冷”的博物馆缘何成为热门“打卡地”?博物馆应如何接住“热度”,让文物更鲜活地走入人们的生活?

  年轻游客成博物馆游主力军

  近日,北京的大学生张雪拿着精心准备的册子,开启了她的博物馆盖章“打卡”之旅,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每一枚印章都承载了博物馆最亮眼的文化元素,每个博物馆都让我收获满满,在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中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古人的生活。”她说。

  有人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去逛它的博物馆。当前,像张雪一样爱上博物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以线下“打卡”、线上分享体验的方式“解锁”不同城市的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的足迹。

  近两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暑假、节假日期间,不少热门博物馆客流爆满、一票难求。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8天里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

  “去年,来南京的游客超过2亿人次,其中3448万游客走进了南京市的各家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2023年接待游客近370万人次,其中10~39岁的游客占七成以上。”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从全国其他博物馆发布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年轻游客已成为“博物馆游”的主力军。如国家博物馆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675.7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游客占比61.81%。

  “文博看展、国风国潮等成为新风尚,体现了当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同时也说明博物馆正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元的叙事方式,变得越来越有看头了。”宋燕告诉记者,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南京市博物总馆近几年开发设计了“探秘六朝”“考古六朝”“荟识六朝”“六朝风物”“典籍里的六朝”等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社教课程,将馆藏文物展览与历史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我们要继续提高服务能力,以更丰富的形式为观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让博物馆更贴近大众生活。”

  各类创新元素让博物馆更加亲民

  全息投影技术让“文物”悬浮在柜中,使游客触手可及;AR、VR体验装置复现古代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博物馆以全新的展陈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近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的消息吸引了众多文博爱好者的关注。“新馆开馆当天接待观众5000人次,大家普遍反映新馆气派壮观,从外到内都散发出厚重的殷商文化氛围。”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向记者介绍,“新馆不仅设有4个专题展览,还推出‘又见天邑商——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全景式展示商代在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都邑建设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将文物、文献、甲骨记载与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相结合,透物见人见事,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商文明的魅力。”

  当前,不少博物馆通过各类创新元素一改往日“高冷”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出圈”。如各类文创产品创意满满,甘肃省博物馆丑萌的“马踏飞燕”玩偶,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冰激凌,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等都收获了大批粉丝。龙年伊始,不少博物馆推出全新的龙元素文创产品,也深受游客欢迎。一些博物馆还推出了互动性很强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夜游、探秘等。在洛阳博物馆,游客可以在数字馆内用编钟创作乐曲,也可以通过体验“剧本杀”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

  “我们还可以与影视、游戏等行业合作,联合制作相关作品,让文物故事以多种形式走入大众视野,通过文创产品研发将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总之,博物馆创新就是要通过多元化、智能化、体验化手段,使文物和历史不再局限于封闭的展柜之中,而是真正成为大众触手可及、心有所感的生活组成部分。”赵清荣说。

  中小型博物馆也会有意外惊喜

  博物馆热度不减,也给大型博物馆带来预约难的困扰。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博物馆预约难问题时提到,我国除了大型博物馆还有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内容丰富独特,也很精彩,到中小型博物馆看一看,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近期武汉大学的樱花开了,也为我们博物馆带来大量客流,特别是周末,日均入馆约4000人,以亲子游客居多。”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于沐彤说,“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各式各样的动物标本,感受大自然之美,也可以感受自秦到清不同朝代文物的独特风格。尽管我们这里规模不大,但是很受小朋友欢迎。”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座。其中除了大型博物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坐落于各城市、乡镇的中小型博物馆,它们往往独具特色,小众却新奇有趣,成为满足游客文博游览需求的重要选项。

  宋燕认为,这些博物场馆应立足于自身的藏品特色和当地历史文化底蕴,一馆一策,设计制作让观众看得懂的展览,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增加优质服务内容,如阅读空间、休闲茶吧等,为公众打造家门口的博物馆,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

  如何让这些不算特别热门的中小型博物馆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补齐服务短板,提升硬件品质,更要彰显地方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有效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破解各类博物馆“冷热不均”的现状。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尽管中小型博物馆在规模属性、藏品基础、人才队伍、综合影响力等方面都与省级以上综合型博物馆存在较大差距,但它们在唤起乡土记忆、贴近百姓生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小博物馆主题类型多样,是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与历史发展、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来源网络,侵删)

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提升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对精神文化追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环境下,国潮的复兴唤起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应更好地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在博物馆工作中,讲解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如何抓住当前“博物馆热”的时代潮流,切实提高博物馆讲解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价值和作用成了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博物馆讲解服务概述

2022年,国际博协公布了博物馆的新定义: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讲解员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媒介,起到沟通与桥梁的作用。其以文物展览为依托,对策展思路及文物信息进行总结提炼,运用语言艺术和讲解技巧与观众进行直接的知识、情感交流。讲解过程中讲解员除了要熟知文物及展览的相关信息,讲解词设计中还应包含自身的知识筛选与再加工,以确保与观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由此可见,讲解作为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服务质量直接决定公众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和对博物馆的满意度。

综上,“博物馆讲解是以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对讲解内容进行提炼,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等,直接有针对性地向观众进行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的教育活动。”博物馆陈列展览本身是具体化、形象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直观教育作用,策展人在布展时很难兼顾所有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观众需求和理解能力,加之实际布展中的种种限制,展览很难将策展人的思路完整呈现,因此这些不足需要利用讲解服务进行弥补。恰当讲解、导览的展览才是策展人想要带给观众的最终呈现,观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展览的内涵,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连贯起来,成为系统的理性知识,从而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当然,针对专家学者、博物馆爱好者的讲解还能使讲解人员得到更多反馈意见和知识补充,这也为讲解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当前博物馆讲解服务现状

(一)观众结构及服务需求的多样化

有关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的讨论由来已久。我国自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博物馆与普通市民间无形的门槛被打破,越来越多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发展也从初始时以研究和收藏为主要目的转变为现今承担娱乐和教育的双重使命。”由于观众结构的多元化,人们所期待的讲解服务也不尽相同,例如,专业人士和博物馆爱好者往往需要更深层次的讲解和交流探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观众则可能无法理解艰深晦涩的讲解用语;成年人关注的或许是展览的宏观设计,以期得到系统化的知识,而未成年人则可能会被某一件或几件具体的文物吸引,收获一些令他们记忆深刻的知识点,获得一个轻松愉悦的参观体验;本地市民在参观博物馆时已经有了一些对当地文化知识的积累,而外地游客参观博物馆常常期望通过陈列展览了解当地的文化风貌。除此之外,博物馆每年也会接待大量的外宾、儿童、残疾人等特殊观众群体,他们需要的讲解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与普通观众不同,这也为博物馆讲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讲解内容空泛、形式千篇一律

博物馆讲解服务首先要适配不同观众群体的参观需求,现阶段国内博物馆讲解服务存在讲解内容单调空泛,缺乏内涵和创意的问题。一方面,讲解员在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时,往往无法及时在接待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快速判断观众的文化层次和参观需求,仅仅依靠千篇一律的讲解词来应对所有观众,交流互动少,做不到因人施讲。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互动,观众也只能被动地接受讲解员的单向输出,遇到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展品时,参观行为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了解文物内涵和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博物馆内通常会设置多个展厅同时陈列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展览,讲解员在接待观众之前往往缺乏对不同展厅间参观路线的设计,在接待观众时,如何迅速识别观众类型、明确观众需求、合理选择或依据观众实际情况调整参观路线,更高效地组织观众参观也是当下博物馆讲解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讲解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与讲解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息息相关,讲解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多语种讲解能力、掌握多形式的讲解技能。展厅讲解时需要讲解员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极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优秀的讲解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独立完成讲词撰写工作,讲解词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讲解服务的最终呈现效果。讲解员只有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讲解风格量身定制讲解词,才能从根源上避免讲词千篇一律、讲解员本身一知半解,观众难以汲取到知识的现象发生。现阶段,国内博物馆拥有文博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讲解人员数量较少,具备多语种讲解能力的讲解员相对缺乏,能针对残障人士进行手语讲解的讲解员更是凤毛麟角。讲解员讲词撰写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不到位,讲解员专业素养不足,等等,直接影响了不同观众群体的参观体验。

(四)语音导览、云导览设置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博物馆大多设置了语音导览系统,与人工讲解相配合可以弥补人工讲解场次安排和导览路线设置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参观需求。但在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自助导览设备讲解内容单一、互动性和实用性不强等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个别地区博物馆自助导览设备的技术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无法自由选择讲解语种,没有开发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相匹配的专属App,无法与手机定位或微信小程序联动收集观众参观数据等;云导览配备不全,设置也往往缺乏文物藏品数字化信息,且导览内容刻板教条,无法激发观众的探究欲,观众参与感较差、互动性不强。

三、提升博物馆讲解质量的思考

(一)充分了解观众需求、设置多种参观路线

面对当前博物馆观众结构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讲解员应根据展览内容的类别、参观时长或者展览楼层分布等设计不同的参观路线,充分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预设多个版本的参观路线以供选择。例如:按照博物馆的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进行分类,目前我国博物馆可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不同种类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设置上也有所不同。以综合性博物馆为例,陈列展览有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有文物展厅和文化展厅、有国内外巡展和特展,讲解员在设计参观路线时应根据常见观众类型及其需求设置多种不同的展厅搭配,基本陈列搭配巡展和特展、文物类展厅结合文化类展厅,以期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参观路线选择。除了传统的展厅通讲以外,讲解员也可考虑挑选内在联系较强的文物进行重点讲解,如当互有联系的文物处于不同展厅的不同展览中时,讲解员可考虑设置不同专题讲解路线以供观众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固有陈列展览的限制。同时,讲解员基于自身对文物的了解,完成对展览的再加工,能够增进观众对文物内涵的理解。

(二)创新讲解形式、丰富讲词内容

讲解员在进行展厅讲解时不应拘泥于固定的讲解形式,讲解员的单向输出不利于激发观众对文物的深入思考。好的讲解员不在于教会观众什么,而在于帮助观众整合碎片化的知识从而系统地学到了什么。讲解员在面对观众时应以引导设问、探讨交流替代教育。为了更好地建立文物展品与观众间的联系,讲解员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的讲解方式,设置互动交流和观众体验环节,拉近观众与展品的距离,在聊天交谈中了解观众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向观众传达文物知识。针对未成年观众,讲解员可以根据观众的兴趣点在展厅中进行某种文物品类的专题讲解,不必拘泥于展览的宏观设置,而是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用讲故事的形式和未成年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将同一品类的文物串联起来,激发未成年人的思考和参观热情。针对专家学者则可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多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学习,从提问和对谈中积累更多的文物知识,从而进一步充实讲词内容。

(三)加强业务学习、重视讲解员的全方面考核

对博物馆讲解人员的学习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提高讲解员的思想素养。讲解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应注重思想教育,激发讲解员对文博事业的热情与热爱,培养讲解员的工作责任感,激发讲解员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强对文博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鼓励策展人、馆内研究人员定期深入一线进行示范讲解,并对讲解员讲解进行考核纠错,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加深讲解员对展览思路的理解,补充文物展品的背景知识。讲解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积极主动研究馆藏,由表及里、深入地挖掘文物信息。其次,博物馆方面应多组织讲解员参加学术讲座,开放图书室并鼓励讲解员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讲解当中。三是重视讲解词撰写能力的训练。每个讲解员都应具备一定的讲词撰写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习惯,撰写具有个人特色的讲解词,从根源上避免博物馆讲解千篇一律的现象。四是强化讲解员的语言训练。声音训练是讲解员的基本功,良好的发声方式不仅能带给观众更好的听觉感受,也有利于讲解员保护嗓子、节省体力。注重普通话练习和多音字训练,针对非播音相关专业的讲解员,博物馆方面应安排专业的发声培训课程,开展语言训练,注重讲解表达时的亲和力、感染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五是讲解礼仪、服务态度的培训。讲解员作为一线服务人员,要有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举止,着装、体态都应规范,讲解过程中的态度、眼神、语气、语调也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讲解呈现。六是补充方言、外语、手语等针对特殊人群的讲解培训,以扩大博物馆讲解的服务面。

(四)优化语音导览、云导览设置

语音导览系统帮助博物馆实现展出内容“数字化”,打造线上博物馆,实现展厅展示、展品语音讲解、游览路线规划、博物馆信息传递等内容。随着观众参观需求的逐步提高,博物馆导览设备也应加速更新,例如,增设展馆和展厅平面图及参观路线示意图、增加多语种导览功能、补充文物数字化信息、在常规导览词外补充延伸文物故事、收集参观数据并在观众参观结束后自动生成看展报告等。除了固有导览设备的升级,博物馆也可选择搭建智慧导览平台,通过二维码设置,达到观众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获取一对一智慧导游讲解服务的效果,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改善观众参观体验。同时,博物馆可以扩大云导览覆盖的展厅范围,并将线上云导览的专属访问链接设置在公众号自定义菜单、公众号文章、博物馆官方小程序中,以期为观众提供多个线上访问入口,进而方便观众自主进行选择。

四、结语

讲解是博物馆教育中最核心、重要的一环,讲解员直接面对观众,讲解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观众的参观体验。因此,必须着力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增强讲解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重视讲解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参观服务,才能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社会文明。(来源网络,侵删)

研学中的无线讲解器,从美国中学生的中国之旅说起

刚刚过去的3月,作为中方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项目的新一批“友好使者”,24名美国中学生开启了为期11天的中国研学之旅,无线讲解器则是旅途中重要的讲解工具,为此次跨国探索注入了活力与便捷。

无线讲解器

无线讲解器,与研学的高度契合

无线讲解器与研学具有天然的适配度。它强大的一对多团队管理功能,确保了行程的高效组织与同步沟通,还能避免走散的风险,保障学生们安全往返。

目前,市场上讲解器最远通讯距离已经能够达到400米,并且信号稳定强劲,穿透力、抗干扰力强,即使空间结构复杂,存在跨越层、架空层或者障碍物多也无碍,信号不会明显衰减,成员不必紧随也能听清讲解,从而减少拥挤,参观更自由有序。

无线讲解器自带降噪,能充分胜任户外研学场景。IndoorLink讲解器还能动态屏蔽环境噪音,智能降噪,只留清晰的讲解人声,即使置身嘈杂场所也无惧。

有别于使用廉价降噪芯片的讲解器,IndoorLink音质饱满生动,不会因为压缩过度而失真、刺耳。

一对多讲解器

适合孩子们的一对多讲解器

讲解器多为单耳佩戴,收听老师讲解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与同学们交流互动。IndoorLink讲解器特别支持左右耳切换,能照顾到左耳或右耳听力不适的学生,同时减轻单耳长时间佩戴的压力。

适合孩子们的讲解器,要求材质柔软舒适,佩戴稳固不易脱落,能充分照顾到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IndoorLink采用无震感不入耳传音技术,放大有效音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对耳膜的冲击,久戴不伤听力,很适合少年儿童体质。

而在国际研学中,具备翻译功能的讲解器就很必要。通过连接翻译机,或者配置翻译员副讲,讲解器可以实现即时翻译功能,通过设置分组翻译模式,还可以像国际会议一样,启动多语种的同声传译,轻松跨越语言交流障碍。

团队讲解器

小小的无线讲解器,有着大大的不凡。它是领队老师的好助手,也是学生们的温暖“耳伴”。但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通过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它还能获得外延内涵的无限延伸。更多可能,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