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5A级景区建设中的智慧导览系统

当前,“博物馆热”持续高涨,旅游走进人们的日常,推动了景区不断提高服务与建设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成为国家4A或5A级景区。在这项评定中,智慧导览系统的建设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导览系统呢?

智慧导览系统

智慧导览系统是什么

智慧导览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导览体系,为游客提供便捷、个性化游览体验。在无线讲解器提供人工导游服务之外,还包括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导览方式。现代智慧导览系统集成多项先进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是景区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主要导览类型及功能特点

自动讲解耳机

对于非跟团的自由行散客非常适用。相比需要外接麦克风和耳塞的导览设备,这种内置耳麦一体成型的讲解耳机体量轻小便携,佩戴舒适。此外,它还支持多语言选择、循环播放以及特定区域触发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国内外游客群体。

自动讲解耳机通常由景区/展馆免费或者租借给游客使用,导览机租赁柜让这一过程智能且便捷。它提供类似自动售卖机一样的自助服务,24小时无人值守,游客可以扫码获取讲解耳机。导览机租赁柜及自动讲解耳机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

自动讲解耳机

分区讲解系统

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信号发射点,讲解员带领游客进入特定区域时,可控制扩音器将讲解声音均匀分布空间,游客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不受距离限制清晰收听。各区域随进随出,切换衔接自然流畅。隐藏式安装、军工级元器件和材质的使用,保证了讲解系统的可靠性能与长生命周期,耐受极端气候,可常年稳定运行。

移动应用平台

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导览、APP、公众号以及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基于手机即可实现,成本低,使用方便。这些平台往往集成了地图导航、景点解说、票务预订等多项服务于一体,与游客的互动性好,易于打造宣传热度,与周边产业如文创等可以有深度链接与融合,是当前应用较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维码导览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体验

结合最新VR技术开发出沉浸式互动项目,游客佩戴VR/AR设备,即可获得身临其境的超现实体验,如历史场景再现,穿越时空般置身其中,古人围绕在侧;或者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中,近距离观看奇异的花鸟动物……这种形式既增加了趣味性也加深了记忆点,戏剧性的内容、逼真的影像,不断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在线数字展馆

借助全景摄影技术和三维建模软件构建起来的虚拟空间,是线下实景的数字复刻,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参观。虚拟展馆24小时不熄灯,不受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用户可随时享受超现实、全方位的观赏乐趣,免受长途跋涉和人潮拥挤之苦。这种方式尤其适合珍贵文物展示,或未开放、限制开放区域的展示。

全景导览

从现在到未来,智慧导览进行时

引入智慧导览系统后,景区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比如减少对大量导游人员的需求),还能显著提高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更多样化且个性化的服务选项,景区能够更好地吸引并留住游客,实现流量转化,形成品牌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无论是从提升管理水平还是优化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建设高水平的智慧导览系统都将是未来4A、5A级景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智慧导览系统覆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科技+的强大赋能,改变了游客参观方式,也改写了景区呈现的面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智慧导览的内涵与外延,也还在不断扩展之中。

中国博物馆语音导览技术应用的发展和未来

“语音导览”顾名思义为“利用语言和声音进行引导和展览”。中国周朝就已经有“春官”一职,专管收藏王室宝物的祖庙,而“春官”在向周王及大臣介绍宝物时就是充当讲解员一职,可以说这是我国语音导览的萌芽状态。现代博物馆的人工讲解最早起源于1907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率先起用导览人员,随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都相继跟进。到1957年,美国Acoustiguide公司发明了语音导览设备,将讲解的录音存放在专门的设备里,供观众反复播放和聆听。由此,使用设备进行导览的模式开始在全球流行起来。

1988年,中国故宫博物院引入语音导览设备。发展至今,语音导览设备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导览的形式和服务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对博物馆的服务群体而言,语音导览主要分为两大类:散客导览和团队导览。本文基于中国语音导览设备的使用情况,从上述两种类型着手阐述中国语音导览技术应用的发展和未来。

一、散客导览使用情况

散客导览的服务对象为个人观众,该类语音导览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

(一)前数码化时代

中国第一款针对散客的导览机是卡带式(cassette)导览机,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这款设备无论是外型还是功能都模仿当时流行的随身听设备,将导览节目内容存储在磁带上,观众配合耳机使用。

(二)数码化时代前期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inform导览机为代表的初代数码导览机首次将导览节目制作成音频并存放在内存芯片里,它的兴起逐渐取代了卡带式导览机。初代数码导览机体积较大,单机重量达到1kg,声音只能通过扬声器外放,游客需要将设备贴近耳朵以聆听导览节目。虽然这样的使用方式比较吃力,但是其键盘输入的方式让观众首次有了“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导览内容”的参观体验,这个概念便是后文提到的“数字点播”功能的雏形。初代数码导览机由于只支持单语种,因此一些大型场馆为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国观众的需求,需要为每个语种单独配置一批导览机。2000年初,上海博物馆配备了中文和英文的inform导览机各500台,其他语种的各200—300台不等,总计约2000台inform导览机。

(三)数码化时代后期

为了适应观众不断提升的导览需求,以AGWand导览机和AGMini导览机为代表的数码导览机问世。从2002年起,AG系列数码导览机逐步取代初代数码导览机在中国的市场,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外型方面有两种不同款式,其中AGWand导览机有着类似inform导览机的长条形外形,声音外放,类似电话听筒,但是更为扁平,并且带有一定的弧度,这种设计符合人体构造,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AGMini导览机则缩小尺寸,约为手掌大小,没有外放功能,需要使用耳机配合使用。

②重量方面由于内置芯片和外壳材质的升级,这两款设备的重量都比inform导览机轻一倍以上。

③功能方面AG系列导览机在数字点播的基础上增加了多语种选择和自动触发功能。多语种选择功能使得博物馆只需利用较少数量的导览设备,即可实现多语种、高效率的语音导览服务,大幅降低博物馆导览设备储备和运营成本。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在inform导览机逐渐被AGWand导览机替换后,导览机数量减少到1000台左右,极大地节省了设备占地空间和能源消耗。自动触发功能是指通过内植RF感应器自动触发导览机内存储的节目,使得观众无需操作,就可实现边走边自动收听相应内容,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导览体验。但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自动触发功能普遍存在精度不高和导览密集区域互相干扰的情况,再加上感应器现场安装调试较为烦琐,因此自动触发功能未能实现场馆普及。时至今日,某些场馆仍旧在使用AG系列导览机,足以证明其在满足观众导览需求方面的普适性价值。

(四)多媒体导览时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单纯的语音导览难以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的导览需求,多媒体导览设备开始崭露头角。2008年,以Opus导览机为代表的多媒体导览设备面市,这款导览机的芯片支持彩色图片和视频以及各类定制开发的小游戏等多媒体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导览内容的丰富性和互动性。当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Opus导览机内置的多媒体功能对大部分观众而言尚属于新兴事物,是相当“时髦”的。从此开始,导览进入了多媒体时代。随着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导览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导览节目可按需添加各种类型的图文、视频、地图、互动游戏等内容。以2017年上海气功研究所陈列馆制作的360。互动导览视频为例,通过球形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可以往任意方向旋转和延伸,点击视频内带标签的展品便可以打开相应的讲解界面,将知识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巧妙融合。这种通过数字模型呈现虚拟展品的博物馆被称为“数字博物馆”。

(五)智慧导览时期

近10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迎来智慧导览时代,其在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为“物、人、数据”三者之间架设了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博物馆中的人(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物(藏品、各类设备设施、库房、展厅等)的信息可动态感知,并通过网络汇集,借助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物—人”“物—数据”“人—数据”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

智慧导览作为智慧博物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突破了仅呈现展厅展品相关信息的导览内容局限,它能通过互联网,广泛结合导览器的租赁管理、观众信息收集、票务系统服务等功能,在满足观众导览需求的同时,使得场馆管理和导览服务更为便捷、高效。

首先,智慧导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播放形式。相较于传统导览设备使用键盘输入编号或者通过RF射频触发来播放节目的形式,智慧导览的播放模式增加了地图选择、扫描二维码,或者使用蓝牙感应器进行定点触发,观众可根据自身的喜好自由选择。

其次,智慧导览实现了观众自助租借,节省了人力服务成本。以前的导览设备归还、租借、充电等环节全部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实施,智慧导览设备只需电力供给,观众可通过简单明了的操作说明自行完成导览设备的租借、归还,设备还具备了为内置导览器充电、消毒的功能,无需额外配备专人管理。

第三,智慧导览使后台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系统通过后台服务器连接场馆的网络,管理人员可在后台查阅每台导览设备的实时状态,即充电中、待租中、租赁中等;每台导览机都内置了一枚定位芯片,将导览机的实时位置显示在事先绘制好的场馆电子地图上,便于及时查找观众不慎遗落的导览设备;可以实现导览内容远程写入,节约了技术人员的交通成本;还可以记录和统计观众使用导览机的数据,方便场馆研究和分析观众的参观习惯和展品的受欢迎程度。

最后,智慧导览甚至突破了导览实体设备的局限。很多场馆选择将导览的平台从实体导览机换成App或微信小程序,以迎合更多年轻观众的使用习惯,观众即便不进入场馆,也可通过线上平台获取导览内容,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心畅享。

2010年,美国Acoustiguide公司推出一款名为“Smartour”的导览App,充分利用了当时苹果手机的强大功能,带给观众全新的操作体验。然而,Smartour在中国的推广并不顺利,它有昂贵的制作费用及固定的模板,对场馆内网络要求较高,功能上与多媒体导览有相当部分的重叠,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观众觉得下载一个独立的App专用于单个场馆的导览比较麻烦。前三项阻碍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改善,但第四项则直接导致该导览App项目的推广停滞。

经过数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调研,2018年,微信小程序导览—“小导览”应运而生。与导览App不同,它依附于微信小程序,观众无需下载,可以通过直接扫二维码收听,制作成本和周期都比App缩减了不少,推出后市场反馈良好,一直沿用至今。

二、团队导览使用情况

团队导览是针对团队观众进行的语音导览。在大部分情况下,团队导览主要指服务于团队观众的人工讲解。对于许多大型博物馆或景区来说,为团队观众提供导览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衡量其综合运营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团队导览的设备也同样走过了一段发展与进化的历史。

(一)单一简陋的大喇叭

21世纪前,博物馆较少提供针对社会团体的人工讲解。而在旅游景区里,常见的导览形式是导游手持喇叭型扩音器进行讲解。这种导览方式较为简陋,大喇叭一般只有开关两种模式,不能调节音量,且必须手持。人们经常可以在热门景点看到一手持喇叭型扩音器,一手举着旗帜的导游卖力讲解的身影。而其弊端显而易见,近处声音刺耳,远处又听不清,团队拥挤时相互干扰,除了导游自己带领的团队以外,周围的人也都被迫“聆听”,导览效果和体验都不佳。

(二)便于携带的“小蜜蜂”

大约从2005年开始,造型相对小巧、易于随身携带的“小蜜蜂”逐渐取代了大喇叭,被用作博物馆团队导览设备。从功能而言,“小蜜蜂”和大喇叭一样属于扩音器的一种,只是因为其体积小,便于携带而被称为“小蜜蜂”。“小蜜蜂”的音量可以调节,其连接的麦克风从最早的有线型发展成了后来的无线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尽管在外观造型和音量控制上较大喇叭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小蜜蜂”的本质依然是扩音器,无法解决团队拥挤时互相干扰的问题。

(三)无线讲解器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声音传导的讲解器逐渐取代传统的“小蜜蜂”。目前,博物馆主流无线讲解设备主要使用UHF和2.4G两种技术,即俗称的高频波和蓝牙。UHF的传输距离相对较远,而2.4G的频道选择更多,两种技术各有优势,可匹配不同的讲解需求。两种技术在设备的运用方面差别不大,一般都是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发射器由讲解员携带,可以连接麦克风,接收器由观众佩戴。接收器根据外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需要连接有线耳机,另一类使用耳挂型无线耳机(类似蓝牙耳机)。讲解声经由接收器的耳机直接传入观众耳中。与“小蜜蜂”相比,无线讲解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是体验的提升。由于声音直接通过耳机入耳,观众就算离讲解员有一定距离,也能清晰听到讲解内容。其次是避免团队间相互干扰。无论是UHF还是2.4G的发射器,都有数十个不同的频道可以选择,不同的频道匹配不同的接收器,不同团队观众佩戴的接收器只会听到自己团队讲解员的声音,意味着当几个不同团队在同一个地点同时参观时可以互不干扰。最后是讲解器功能多样化。有的讲解器可以实现多人发言,即团队里除讲解员以外的成员也可以发言,适合由多个讲解员合作带队或是观众互动频繁的团队;有的讲解器可以存储导览节目,讲解员可以在播放事先录制好的音频内容与人工讲解之间进行自由切换,适合一些参观路线和讲解内容相对固定,但是又需要专人带队的团队导览。

(四)智能分区广播

随着团队导览需求的不断细化,部分高规格接待或VIP团队倾向于既不佩戴耳机接收设备,又能清晰聆听导览内容,因此越来越多场馆开始使用智能分区广播系统进行导览。这套系统主要由讲解发射器、控制器和音频播放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类似无线讲解系统,发射器发出的声音被控制器接收,经由音频播放设备处理后放出。不同之处在于,无线讲解系统的音频信号通过观众佩戴的接收器接收后在耳机上放出;而分区广播系统的音频信号则由事先安装的音响设备播放。这些音响设备被设置在每个需要讲解的区域,讲解员带领团队观众到达一个讲解点位后,通过简单按键操作控制音响公放播放导览音频,团队中的所有人员可同时收听。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团队观众不需要佩戴任何设备,而定位音响的存在又能使不同区域的观众在听讲解时互不干扰。但是这套系统并不适合所有的场馆,因为其对于安装的场地要求较高,一般只适用于室内且讲解区域较为分散的场馆。

三、中国博物馆语音导览的未来

疫情期间,许多博物馆转而提供线上参观服务(又称云参观),导览的需求随着线下观众数量锐减而降低。随着疫情结束,线下导览的需求开始逐步回升,根据目前我国文旅市场的情况,对未来导览发展趋势进行如下展望。

(一)传统导览机需求稳定

语音导览设备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历程,尽管各种类型的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导览的本质还是“听讲解”,可以说导览设备所有的功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虽然有部分观点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持续普及,这类手持式导览机会被逐渐淘汰。但是事实是,参观的观众群体涵盖了全年龄层,其中部分老人和儿童并不是智能手机用户,租借一台语音导览专用设备于他们而言始终是最为方便和快捷的。因此传统的语音导览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作为博物馆提供讲解服务的重要形式。

(二)自助导览功能持续优化

自助导览是以传统语音导览机为基础,伴随信息技术发展逐步开发出众多便利功能的智能导览租赁系统。传统语音导览机的租借由人工服务实现,自助导览设备不仅可以实现全程无人员服务,还可以对导览柜中的设备进行自动充电、消毒、数据收集、远程管理等,为现场服务和后台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成为越来越多场馆的选择。未来自助导览将在功能方面进一步优化,比如,通过记录分析观众的设备使用情况,根据其参观习惯推荐最符合其参观喜好和需求的展品导览;依据大数据分析,帮助博物馆在众多展品中,选择最具吸引力的展品和叙述方式来制作导览节目。

(三)终端设备简单化

目前最新的终端设备是多媒体导览机。这些设备的操作界面类似手机App,都是以触屏为主,辅以物理按键。相当一部分导览机体积庞大,且功能复杂花哨,观众经常在租赁后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和操作这些设备。随着技术的沉淀和市场的反馈,人们逐渐发现一些烦琐的设计和功能并不能提升观众参观的兴趣和感受,反而为获取讲解服务设置了障碍,因而这类终端设备在功能和外型上都将逐渐“瘦身”,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观众的操作。

(四)微信导览使用率提升

目前微信导览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依赖微信的公众号和小程序来实施免费和收费两种不同类型的导览。有些场馆在微信公众号增设了导览功能菜单,免费向公众提供导览服务。有些场馆开发了专门的导览小程序。小程序制作周期快,便于链接至收费功能,尤其适用于一些特别展览的收费导览项目。对于观众来说,使用微信导览,即使不亲临展馆也能浏览和欣赏展览,聆听导览内容,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云参观”。对于场馆而言,将导览功能添加到微信上,也给场馆的发展带来了便利,无形中将使用导览的线下观众纳入场馆本身的线上用户群,两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保持紧密互动和联系,成为场馆线上生态圈的一部分。微信导览无论从开发设计的难易程度,还是观众使用的便捷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随着国内微信软件使用的普及和其功能的不断扩展,微信导览使用率不断提升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五)团队导览服务个性化

目前大部分博物馆接待团队观众时较多使用无线讲解器作为导览设备,少部分室内场馆使用智能分区讲解系统,但是随着团队观众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单一的无线讲解系统或者智能分区系统无法全面适配不同团队的导览需求。比如,有的户外场馆面积较大,且导览点位比较分散,现场讲解员数量供不应求,需要能够全程自动触发的耳挂式讲解器弥补人工讲解服务的不足;一些场馆接待国外观众团体较多,外国观众习惯于边聆听导览边交流的参观模式,需要能够融合发射与接受功能的多人发言讲解设备。相信随着无线讲解器技术的持续提升,团队导览服务将向着个性化、定制化方向不断发展。

(六)内容和服务水准不断提升

除了硬件设备外,语音导览内容和现场服务水平对衡量导览系统的质量同样重要。随着国内文博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观众都有过在博物馆使用导览设备的体验,一些博物馆还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分类设计制作了专门的导览路线和内容。比如,上海博物馆分别针对5—8岁和9—13岁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了两册少儿导览探索手册。少儿观众可以依据手册的指引,通过聆听导览,打卡趣味任务,来自主完成展区探索。未来观众对于导览节目内容的质量和现场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场馆在制作导览内容时会从展品选取、文稿撰写、音频录制、数码化以及后期的多媒体制作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考量,并不断提升质量标准,使导览内容兼顾知识性与娱乐性。同时,场馆也会进一步加强针对现场导览服务人员的培训,最终形成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给观众带来更优质的导览体验。

四、结语

20世纪80年代,美国博物馆界名著《新世纪的博物馆》中对博物馆的教育有如下描述:“若典藏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因此,博物馆不单纯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展示和研究机构,更是有着沟通桥梁作用的文化教育机构,语音导览是发挥这种桥梁作用的重要手段和保证。中国的语音导览技术从最早的录音机加卡带的导览机到今天各种结合数字技术和无线技术的终端设备以及各类线上导览,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本文按照散客和团队两种导览模式,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导览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回顾了各项技术的出现、运用和更新,最后对语音导览在国内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技术的发展依赖的是需求的增长,所有的设备和系统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相信中国的博物馆从业者会不断吸取经验,持续更新发展,为观众带来日臻完善的参观体验。(来源网络,侵删)

智慧旅游让“诗和远方”更具魅力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广场上,松花江光影秀精彩上演;陕西咸阳秦文化数字光影演艺空间演绎秦朝风华;武汉黄鹤楼的夜间光影秀致敬广大劳动者……五一假期,“科技+文旅”融合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为消费新亮点。

  假日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资源开发司在杭州举办全国智慧旅游培训班,强化智慧旅游的人才支撑,促进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而智慧旅游是“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结合度最高、最深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积极打造互动性与沉浸感并存的新场景,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这是丰富体验的智慧

  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船上的设施可以充分满足游客的生活、休闲需求,被誉为“海上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爱达·魔都号是全球首艘5G智慧邮轮。“基于5G信息网络和卫星技术,爱达·魔都号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手段,实现了海上通信和邮轮服务的全面升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通过创新搭建‘5G+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爱达·魔都号在船头、船尾处架设VR相机进行慢直播,游客可以在室内欣赏海上美景和邮轮行驶情况,还能在船舱观看精彩节目。”

  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第一批30个“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第一批42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展现了各地智慧旅游发展的最新实践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4D+6面”全景影院立体还原长征场景,让观众感受血战湘江的战火纷飞;在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打造如梦如幻的沉浸戏剧体验空间……不断涌现的智慧旅游新产品,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老厂区、老街区变身网红打卡地,工业遗存成为文化新地标。春节假期,北京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正式营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在项目打造过程中,我们引入科技、文化元素,融合未来科技乐园、主题秀场、艺术展览业态,打造了八大沉浸主题体验区、六大创新消费综合区,赋能城市更新,助力工业遗存改造。”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总经理吕晓卓介绍。

  这是文化创新的智慧

  智慧旅游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在更好保护传承、创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现场,借助数字技术,古代女性图像在四周若隐若现,游客置身其间,仿佛与古代女性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馆内,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变幻的屏幕,时而模仿古代女性的动作姿态。“通过展览,我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女性的生命群像,内心很受触动。”广州游客戴女士说。

  夜幕降临,文旅演艺项目《今夕共西溪》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上演,一排身着传统古典服饰的少女撑着油纸伞在桥头翩然起舞,长桥之上,光影变幻。《今夕共西溪》以西溪实景为舞台,讲述了南宋礼部尚书洪皓出使金国,以文止战,被扣北国15年仍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杨艳荣介绍:“我们在项目打造过程中结合自然生态景观,将西溪美景、人文雅致与科技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宋韵实景大戏。”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需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更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感知美好生活。

  “你好,文学之树,沈雁冰有多少个笔名?”“沈雁冰的笔名约有116个,其中较为著名的有30多个……”在浙江文学馆数字体验厅“对话文学之树”项目前,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大声提问,基于文学大数据平台及大模型驱动的“文学之树”一一作答;在“一木一石”数字大屏前,游客只需动动手指点击屏幕,就能了解鲁迅等文学家的行迹图、朋友圈……依托文学数字化应用,浙江文学馆不仅成为亲子家庭读书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作为浙江文学馆文学数字化体系搭建方,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余靖静说:“数字化让文学生动可感,文学让数字化更具人文关怀。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学体验,给‘文学+’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管理高效的智慧

  游浙里、一码游黔东南、数字故宫……当前,各地景区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已逐渐普及,通过一个个小程序、APP,不仅能让游客便利获取“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还能让旅游管理更加高效。

  在云南丽江古城,5G无人机智慧机库通过自动巡航、返航等功能为景区安全防控、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安徽黄山风景区通过实时客流监测、实时天气预测等,为游客打造一体化旅游服务系统……

  不少景区还通过智慧旅游项目提升适老化服务。去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老年旅游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其中不乏景区适老化智慧旅游导览系统升级、上线关怀版APP等案例,让老年群体享受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智慧旅游服务。

  近年来,杭州市以“城市大脑”为载体,以让游客“多游一小时”为主要目标,聚焦景区入园、酒店入住、游览转场等游客排队场景,推出“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数字旅游专线”四大便民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城市旅游服务。

  2023年,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杭州向全球发放100万份亚运文旅大礼包,市民游客可通过“亚运PASS”数字化平台,兑换杭州地铁通票、景点门票。活动期间,有492.7万人次享受了惠民权益,直接拉动消费约6.3亿元。

  “2023年杭州数字文旅企业共1189家,涵盖数字文化内容生产、数字旅游体验服务、数字文旅技术服务等类型,产生16.6万个就业岗位和2145.5亿元营收。”杭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周围介绍,“今年,杭州启动实施数字文旅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进一步用文旅连接其他行业,用数字化赋能百业。”

  对于智慧旅游接下来的创新与发展,王志勤建议,要进一步鼓励适配旅游场景的产品、技术研发,推动场景与技术深度融合;打通数据采集标准,构建一体化旅游数据平台;打造技术提供商与旅游行业单位的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两侧协同创新;推动旅游景区形成数字化建设规划意识,引导景区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源网络,侵删)

景区导览技术,智慧旅行新体验

在数字化时代,出游探险已不再只是脚下的路和手中的地图那么简单和原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景区导览技术正以一种既智能又趣味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有迷路的烦恼,也不必担心错过精彩的见闻,在陌生而美丽的景区,尽情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奥秘。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神奇的导览“小帮手”。今天,我们来一起揭秘这些高科技小伙伴。

无线讲解器

AR导览:虚拟与现实的梦幻交融

增强现实(AR)技术,就像给双眼戴上了一副魔法眼镜。只需通过手机或特制的AR眼镜,眼前的景色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历史古迹旁,虚拟的古人仿佛穿越时空,向我们讲述千年前的故事;自然保护区里,轻轻一点,屏幕上的小动物便活灵活现地跳出,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习与娱乐完美结合,每一步探索都充满惊喜。

无线讲解器轻巧便携的打卡神器

告别传统笨重扰民的扩音设备,导游/讲解员使用小巧轻便的讲解器,引导游客参观游玩,成为景区的新常态。游客佩戴接收耳机,无须操作即可收听到清晰的讲解介绍,不会制造环境噪音,也不会受到周围噪音的影响,在人多密集、吵闹喧嚣的景点尤其适用。目前市场上讲解器的最大通讯距离已经达到400米,游客无须紧随讲解员也能收听,不必担心掉队,参观更轻松自由。

一对多讲解器

景区导览APP:一机在手,游遍天下

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而各大景区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导览APP。这些APP集导航、解说、购票、餐饮推荐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出行的全能助手。通过GPS定位,APP不仅能提供精确的路线指引,还能根据你的兴趣爱好推荐最佳游览线路。更有互动游戏和拍照打卡功能,带来满满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无人驾驶观光车:轻松享受沿途风光

在一些大型景区,无人驾驶观光车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高科技观光车配备了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安全、平稳地带领游客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车内的多媒体屏幕同步展示沿途风光的历史背景和有趣故事,让你在享受舒适旅程的同时,也能深度了解所见所闻。

景区导览

随着科技的进步,景区导览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旅行体验。无论是AR的奇幻之旅,还是无线讲解器的贴心陪伴,抑或是智能APP的便捷高效,乃至无人驾驶观光车的轻松惬意,都在不断刷新着我们对旅行的认知。

在这个科技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时代,带上你的好奇心,跟随这些智能“小帮手”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智慧旅行吧!

以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导游是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成长的职业。导游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也是旅游业繁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旅游业作为一个传播美好、传递幸福的行业,导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应急应变能力,对保障旅游者安全快乐出游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极个别导游的不规范、不文明行为引起游客的不满和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研学游、低价游欺骗诱导暗藏陷阱位列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第四位。甚至一些极端舆论还出现了对导游“污名化”倾向,这对导游的职业发展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导游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每一个游客体验和感受,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需一大批优秀导游。4月1日起新版国家标准《导游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新版标准”)正式实施。这无疑是对当前导游服务水平提升的一次有力推动。它不仅体现了国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监管的决心,也映照了旅游市场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对于进一步规范导游服务行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引领导游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是以标准化进一步规范导游服务行为。标准化的核心在于制定和实施统一、有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新版标准规范了相关表述,更新了导游服务能力要求,优化了导游服务内容要求,增加了出境游领队服务要求及突发事件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等内容,这些准则和规范涵盖导游的职业操守、服务流程、语言表达、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处理、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标准化规范,可以确保导游在提供服务时遵循相对统一的标准,减少服务质量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标准围绕新时代旅游业的新变化、新业态、新需求以及对导游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新增“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价值观要求,新增“引导旅游者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增加出境游领队服务特别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跨境旅游的相应服务。这些不仅会进一步促进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也将对今后导游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二是以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导游工作的本质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标准化是保证导游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新版标准对迎客、交通、住宿、用餐、游览、购物、文化娱乐和送客等服务都作了详尽要求,可以有据、有序、有效改善和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新版标准完善了导游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提出在旅游行程结束后,应对导游服务能力、服务表现、入出境服务进行评价,对突发事件和常见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评价,并设计了“导游服务评价表”,便于操作、评价、反馈。

  新版标准建立了导游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导游服务监管,定期对导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确保导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一方面,加强对导游服务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对游客的投诉进行及时、公正的处理,对违规导游进行严肃处理,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此外,新版标准还对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常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的处理方法,规范了长期困扰旅游企业的面对意外突发且不可控事件时的处理程序,可以较好地保障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导游等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是以标准化进一步引领导游成长发展。新版标准除了指导、评价、监管导游服务过程,也为导游职业生涯成长与发展指明了路径。新版标准要求,导游应不断总结、交流带团经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进而获得更高的职业等级。

  实际工作中,导游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沟通协调、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促使导游在职业行为上更加成熟和规范,也会成为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新版标准明确了导游职业发展路径,提升了专业素养要求,为导游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成长方向,鼓励导游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旅游知识、服务技能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使他们职业发展更有目标和动力。这对于激发导游的学习成长主动性,无疑是有利的。

  新版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旅游企业和导游对新版标准的接受和使用程度。新版标准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标准,各地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旅游企业、导游的沟通,实施新版标准时,应充分听取企业和导游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和导游提供更多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版标准,从而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导游服务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合格的、高素质的导游数量紧缺,需要充分尊重地域差异性,因地制宜推进新版标准的实施。

  三是灵活性和创新性。旅游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在不断变化。因此,导游服务行为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导游工作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加强正面宣传,让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导游知晓,让社会各界了解;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导游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来源网络,侵删)

景区导览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带来旅游体验的升级

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景区导览作为游客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信息传递、文化解读的重任,更在提升游览品质、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景区导览

景区导览的核心功能在于为游客提供精准、详尽且实时的游览信息。传统的纸质地图或导游讲解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深度游的需求。而现代科技赋能下的导览系统,凭借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让信息获取变得轻松便捷。游客只需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专门的电子讲解设备,即可获取景点介绍、路线导航、活动预告等全方位资讯,甚至包括实时交通、天气状况等实用信息,游览过程高效有序。

智慧导览

景区导览的重要工具——无线讲解器,可以深度解读文化内涵、增强游览体验。专业的语音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使静态的景观变得生动鲜活,帮助游客跨越语言与知识的障碍,深入理解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科学原理等深层次内容。一些高端讲解器还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无缝融合,如重现古建筑原貌、揭示自然奇观成因等,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式的游览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无线讲解器

景区导览对于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实现智慧化管理具有显著价值。一方面,自助式的导览服务可以有效分散客流,减轻人工导游压力,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使用导览系统的数据,景区管理者能精准把握游客行为习惯、兴趣偏好,为产品优化、营销策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景区竞争力。

一对多讲解器

作为现代旅游服务的重要载体,景区导览服务以高效的信息传递、深度的文化解读以及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推动作用,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游览方式,不断提升旅游体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大助力。

当导览系统迈向亚米级定位,是怎样一种参观体验?

曾经,不可避免地,我们的参观体验并不总是美好,比如,站在一个重要的展品前,无法自动触发讲解,或者听到的是其他展品的介绍。导览系统的失灵和错乱,是参观之旅中恼人却挥之不去的“副产品”,令观展目标难以达到满分。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高精度定位的导航系统,在出行路上获得路线和方向指引。而在展厅、展馆、景区等打卡热点地,高精度定位系统的优越性也得以广泛延伸,自动导览与语音讲解成为可能。

导览系统

亚米级高精度定位的突破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讲解点的间距从展区级的3-5米,大幅缩减至一个展柜约1米的范围内,实现从展区级到展柜级的跨越,误触发及延迟都降到最低,自动讲解如影随形。导览自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在亚米级高精度定位导览系统中,自动导览设备能够以低于1米的间距,精准识别每一轮讲解的起始点,相当于将每一个展柜刻画为一个独立的讲解领域,各讲解点位互不干扰、不串音,当游客来到相应展位,即会自动触发语音讲解,而一旦离开,讲解声音也将自动消失。

这一突破性技术以高精度定位识别与人体感应为特征,精准捕捉游客实时动向,并灵敏地给予正向反馈,游客如拥有一名随身导游,可获得及时、准确的讲解服务,参观体验顺畅而自由。

亚米级高精度导览系统以长寿命、军工级的感应器为支撑,能承受恶劣环境高低温,一次投入即可常年7×24小时不关机稳定运行,具有低故障率、低运营成本的显著优势。

自动讲解系统

深度的亚米定位技术与创新的语音导览结合,可广泛应用于展馆和景区的自动讲解系统定向音箱系统及分区讲解系统等,带来充满未来科技感、智能化的参观体验,成为智慧展馆、智慧景区建设的强大引擎。